不稂不莠的成语故事
拼音bù láng bù yǒu
基本解释稂:狼尾草;莠:狗尾草。本指禾苗中中无野草。后比喻人不成才,没出息。
出处《诗经 小雅 大田》:“既坚既好,不稂不莠。”朱熹集传:“稂,童粱;莠,似苗。皆害苗之草也。”
不稂不莠的典故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有一首反映西周农事生活的诗篇《大田》,诗人抒发风调雨顺带来丰收的喜悦心情:“谷粒长了皮壳,长得坚实完好,没有稂草莠草。除去青虫、丝虫等虫害,不让它祸害我的庄稼。稷神有灵,快把它们投进大火。”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不稂不莠)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全科人儿 | |
节用裕民 | 荀况《荀子 富国》:“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 |
人才济济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62回:“闰臣见人才济济,十分欢悦。” |
同病相怜 | 汉 赵晔《吴越春秋 阖闾内传》:“子不闻《河上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
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 谢觉哉《关于独立思考》:“至于全体的事,不管好处多大,总是‘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
凿壁借光 | 晋·葛洪《西京杂记》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
胆如斗大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姜维传》:“维妻子皆伏诛。”裴松之注引《世语》:“维死时见剖,胆如斗大。” |
不分青红皂白 |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六:“文采觉得这末不分青红皂白就不大好。” |
以身试法 | 东汉 班固《汉书 王尊传》:“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 |
十全大补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5回:“只见一个医生在那里和他诊脉,开了脉案,定了一个十全大补汤加减,便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