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家之犬的成语故事


丧家之犬

拼音sàng jiā zhī quǎn

基本解释失去主人家的狗。比喻失去靠山;无处投奔的人。

出处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47回:“忙忙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


丧家之犬的典故

一次孔子到了郑国与弟子走散,孔子呆在东门旁发呆,子贡问郑国人孔子在何处。郑国人说东门边有个老头子像一只“丧家之狗”在发呆。孔子很坦然地笑着说:“把我说成这副模样也没什么。不过说我像条无家可归的狗,倒是说得对呀!说得对呀!”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丧家之犬)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闳意妙指 清·龚自珍《六经正名》:“《孝经》者,曾子以后,支流苗裔之书,平易泛滥,无大疵,无闳意妙指,如置之二戴所录中,与《坊记》、《缁衣》、《孔子闲居》、《曾子天圆》比,非《中庸》、《祭义》、《礼运》之伦也。”
同病相怜 汉 赵晔《吴越春秋 阖闾内传》:“子不闻《河上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夜深人静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深夜人静,为何叩门?”
不僧不俗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张廷秀逃生救父》:“倘一时没眼色,配着个不僧不俗如醉如痴蠢物,岂不误了终身?”
孜孜以求 孙犁《芸斋琐谈》:“因为他那种孜孜以求、有根有据、博大精深的治学方法,也为人所熟知了。”
必由之路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宋 朱熹注:“义者行事之宜,谓认路,则可以见其为出入往来必由之路,而不可须臾舍矣。”
多情善感 唐·陆龟蒙《自遣诗三十首》:“多情善感自难忘,只有风流共古长。”
角巾素服
自命不凡 清 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娄县沈童者,年甫冠,习帖括,自命不凡,有太阿出匣遽化长虹之概。”
败俗伤风 参见“败俗伤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