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声相应的成语故事


同声相应

拼音tóng shēng xiāng yìng

基本解释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出处《周易 干》:“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暂未找到成语同声相应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同声相应)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浇风薄俗 唐 陈黯《辩谋》:“得之则逸身丰家,不得则嫉时怨命,噫,此真浇风薄俗者之心也。”
俯拾即是 唐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
不正之风 晋 葛洪《抱朴子 辩问》:“移不正之风,易流遁之俗。”
卑谄足恭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五宗世家》:“彭祖为人巧佞、卑谄足恭而心刻深。”
黄台之瓜 《新唐书·承天皇帝倓传》:“贤终日忧惕,每侍上,不敢有言,乃作乐章,使工歌之。其言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犹云可,四摘抱蔓归。’”
首身分离 《战国策·秦策四》:“刳腹折颐,首身分离。”
敏而好学 《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人心归向 《晋书·熊远传》:“人心所归,惟道与义。”
白日见鬼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第六卷:“在京师时有语曰:‘吏、勋、封、考,笔头不倒……工、屯、虞、水,白日见鬼。’”
三人行,必有我师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