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刃而解的成语故事


迎刃而解

拼音yíng rèn ér jiě

基本解释碰着刀口就分开了。比喻事情容易处理;问题容易解决。

出处《晋书 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迎刃而解的典故

公元280年,西晋镇南大将军杜预向晋武帝司马炎建议,讨伐吴国,他调兵遣将,10天功夫就占领了长江流域的大片地方。当时有人建议收兵待来年春天再战。杜预认为要乘胜追击,趁士气高涨时出兵就能迎刃而解,不久就一举占了吴国。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迎刃而解)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离经辨志 《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先声夺人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一年》:“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
凿壁借光 晋·葛洪《西京杂记》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掉以轻心 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
顿挫抑扬 宋 魏庆之《诗人玉屑 靖节 休斋论〈归去来辞〉》:“陶渊明罢彭泽令,赋《归去来》,而自命曰辞。迨今人歌之,顿挫抑扬,自协声律,盖其词高甚。”
目不忍见 《广东军务记》:“真为目不忍见。”
废书而叹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姹紫嫣红 明 汤显祖《牡丹亭 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 西汉·司马迁《史记·田单列传》:“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齐王不听吾谏,故退而耕子野。”
户告人晓 西汉 刘向《列女传 梁节姑姊》:“梁国岂可户告人晓也?被不义之名,何面目以见兄弟国人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