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诗人清代法式善
法式善

法式善

[ 清代 ]

法式善(1752~1813)清代官吏、文学家。姓伍尧氏,原名运昌,字开文,别号时帆、梧门、陶庐、小西涯居士。乾隆四十五年进士,授检讨,官至侍读。乾隆帝盛赞其才,赐名“法式善”,满语“奋勉有为”之意。法式善曾参与编纂武英殿分校《四库全书》,是我国蒙古族中唯一参加编纂《四库全书》的作者,著有《存素堂集》、《梧门诗话》、《陶庐杂录》、《清秘述闻》等。 ► 法式善的诗词

人物生平

清文学家、藏书家。蒙古族。姓伍尧氏,原名运昌,字开文,号时帆,一号梧门,蒙古正红旗人。乾隆四十五年(一七八O)进士,官祭酒。著《存素堂诗集》、《槐厅载笔》。

法式善的父祖辈均在清廷供职,但职位不高。其始祖福乐“以军功从龙入关,隶内务府正黄旗。”曾祖六格和祖父平安均为书生。生父广顺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举人,雅好词章,“夜半忽起,所笔疾书,得偈五首。”初任笔帖式,后补为御园织染局司库。

乾隆十八年(1753)法式善生于京城西安门养蜂坊。他幼时聪颖,七岁从师读书能对对联,八岁可辨四声,十一岁父亲去世,随庶母韩太淑人居于外祖家。虽拜过几位老师,但均因家境窘迫,时日很短,主要靠有才华的庶母韩太淑人严教把读。韩氏是汉军正黄旗韩锦之女,“五岁读宋五子书,十三通经史”,著有《绿萃堂遗诗》。“太淑人每日灯下必严核,读书未尝或弛也。”打下扎实的汉文基础,并养成刻苦用功习惯。十六岁进入咸安宫肄业,二十岁时开始读书西华门外南池子僧寺中”。《梧门先生年谱》

乾隆四十年(1775),法式善二十三岁,依其三叔父(讳信顺)居丰盛胡同,“仍读书西华门僧寺中”。《梧门先生年谱》

乾隆四十五年(1780),法式善28岁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检讨,擢司业。五十年(1785)移左庶子,五十一年(1786)迁侍读学士,五十三年(1788),移居净业湖杨柳湾,号称小西涯(明代李东阳曾居于此,号西涯,为别于李东阳旧居,法式善名之为小西涯),有诗龛及梧门书室。前后在此居住了将近十二年的时间。“卜居净业湖,方今十二年……” “余家净业湖之阳十年,有溪桥花木之胜老屋……”《存素堂诗集录存》《清史稿·法式善》记载:“所居在地安门北明西崖李东阳旧址也。背城面市,一亩之宫,有诗龛及梧门书屋,室中收藏万卷,间以法书名画,外则莳竹数百竿,寒声疏影,翛然如在岩谷间。”法式善曾从翰苑所藏《永乐大典》抄录宋元人集一百三十家。

五十六年(1791)翰林院大考,名列末等,“奉旨以部属用,掣兵部员外郎上行走”。五十八年(1793)升祭酒。嘉庆四年(1799),坐言事不当,免官。秋八月,法式善自杨柳湾移家钟鼓楼街。七年(1802)迁侍讲学士。八年(1803)翰林院大考中再度折翼,降赞善。十年(1805)升侍讲学士,十二年因“纂修《宫史》篇叶讹脱”,降为庶子,不久乞病归家。嘉庆十八年(1813)法式善六十一岁病逝于诗龛。事迹见阮元编《梧门先生年谱》,《清史稿》卷四百九十、《清史列传》卷七十二有传。

猜你喜欢
浣溪沙·酒醒香销愁不胜

酒醒香销愁不胜,如何更向落花行。去年高摘斗轻盈。

夜雨几番销瘦了,繁华如梦总无凭。人间何处问多情。

透碧霄·舣兰舟
宋代查荎

舣兰舟。十分端是载离愁。练波送远,屏山遮断,此去难留。相从争奈,心期久要,屡更霜秋。叹人生、杳似萍浮。又翻成轻别,都将深恨,付与东流。

想斜阳影里,寒烟明处,双桨去悠悠。爱渚梅、幽香动,须采掇、倩纤柔。艳歌粲发,谁传馀韵,来说仙游。念故人、留此遐洲。但春风老后,秋月圆时,独倚西楼。

水仙子·次韵

蝇头老子五千言,鹤背扬州十万钱。白云两袖吟魂健,赋庄生《秋水》篇,布袍宽风月无边。名不上琼林殿,梦不到金谷园,海上神仙。

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
宋代柳永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青玉案·征鸿过尽秋容谢

征鸿过尽秋容谢。卷离恨、还东下。剪剪霜风落平野。溪山掩映,水烟摇曳,几簇渔樵舍。

芙蓉城里人如画。春伴春游夜转夜。别后知他如何也。心随云乱,眼随天断,泪逐长江泻。

两汉李陵

径万里兮度沙漠,为君将兮奋匈奴。

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

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咏莲
宋代杜衍

凿破苍苔涨作池,芰荷分得绿参差。

晓开一朵烟波上,似画真妃出浴时。

谢新恩·樱花落尽阶前月
五代李煜

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

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

夜坐
宋代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闽中秋思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