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诗人宋代沈晦
沈晦

沈晦

[ 宋代 ]

沈晦,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元用,号胥山。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卒于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甲辰科状元。 ► 沈晦的诗词

生平

沈晦中状元后,任校书郎,迁著作佐郎。金国攻汴京,沈晦与肃王赵枢为人质于金国。张邦昌伪立,沈晦还朝,任给事中。高宗即位,沈晦为集英殿修撰,知信州。高宗至扬州,欲召其为中书舍人,侍御史张宋议论沈晦布衣时事,高宗道:“顷在金营见其慷慨,士人细行,岂足为终身累邪?”乃令沈晦知明州,建炎三年(1129)知处州。高宗莅临会稽,沈晦移婺州。成皋攻城,沈晦用教授孙邦计策,率救百民兵出战,结果被金兵打败。当时,浙东防御史在城中,单骑劝降了成皋,沈晦由此升迁为徽猷阁待制,因言者弹劾其无照令而用兵,降为集英殿修撰。不久,官复原职,知制诰,知宣州,移知建康府。仅任职一月,又因御史常同弹劾罢官。

绍兴四年(1134),沈晦起知镇江府,两浙西路安抚使,行前上言:“藩帅之兵可用,敌至,五郡以舟师守江,步兵守隘,彼难自渡,假如能渡,五郡合击,敌虽善战,不能一日破诸城也。若围五郡,则兵分势弱,五郡尾而邀之,敌安敢深入。”当时,韩世忠屯军镇江,未予理睬。赵鼎称沈晦议论激昂,高宗言:“沈晦试可嘉,然朕知其人言甚壮,胆志颇怯,更观临事,能副所言与否?”然而韩世忠不喜沈晦,沈晦遂被贬为洞霄宫提举。不久,起为广西经略兼静江府,用老将罗统戍边,招降诸酋,解除朝廷边患之忧,进为徽猷阁直学士,知衢州,改潭州,提举太平兴国宫,病逝于任上,享年六十六岁。《宋史》称沈晦胆气过人,不能尽循法度,贫时尤甚,故累致人言。然其当官才具,亦不可掩。

因酷爱松阳山水名胜,而徙居松阳。在松阳县有沈晦故宅遗址,其所居巷曰“袭魁坊”,俗称“状元坊”,有宣和御制赐宴诗刻于县学。

猜你喜欢
浣溪沙·酒醒香销愁不胜

酒醒香销愁不胜,如何更向落花行。去年高摘斗轻盈。

夜雨几番销瘦了,繁华如梦总无凭。人间何处问多情。

透碧霄·舣兰舟
宋代查荎

舣兰舟。十分端是载离愁。练波送远,屏山遮断,此去难留。相从争奈,心期久要,屡更霜秋。叹人生、杳似萍浮。又翻成轻别,都将深恨,付与东流。

想斜阳影里,寒烟明处,双桨去悠悠。爱渚梅、幽香动,须采掇、倩纤柔。艳歌粲发,谁传馀韵,来说仙游。念故人、留此遐洲。但春风老后,秋月圆时,独倚西楼。

水仙子·次韵

蝇头老子五千言,鹤背扬州十万钱。白云两袖吟魂健,赋庄生《秋水》篇,布袍宽风月无边。名不上琼林殿,梦不到金谷园,海上神仙。

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
宋代柳永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青玉案·征鸿过尽秋容谢

征鸿过尽秋容谢。卷离恨、还东下。剪剪霜风落平野。溪山掩映,水烟摇曳,几簇渔樵舍。

芙蓉城里人如画。春伴春游夜转夜。别后知他如何也。心随云乱,眼随天断,泪逐长江泻。

两汉李陵

径万里兮度沙漠,为君将兮奋匈奴。

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

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咏莲
宋代杜衍

凿破苍苔涨作池,芰荷分得绿参差。

晓开一朵烟波上,似画真妃出浴时。

谢新恩·樱花落尽阶前月
五代李煜

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

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

夜坐
宋代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闽中秋思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