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诗词欧阳修欧阳修的诗词
欧阳修

欧阳修

[ 宋代 ]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欧阳修的诗词 ► 欧阳修的名句

桃源忆故人

〔宋代〕 欧阳修

梅梢弄粉香犹嫩。欲寄江南春信。别后寸肠萦损。说与伊争稳。

小炉独守寒灰烬。忍泪低头画尽。眉上万重新恨。竟日无人问。

群玉殿赐宴

〔宋代〕 欧阳修

至治臻无事,丰年乐有成。图书开秘府,宴饫集群英。

论道皇坟奥,贻谋宝训明。九重多暇豫,八体极研精。

笔力千钧劲,豪端万象生。飞笺金洒落,拜赐玉锵鸣。

盛际崇儒学,愚臣滥宠荣。惟能同舞兽,闻乐识和声。

定风波

〔宋代〕 欧阳修

把酒花前欲问伊。忍嫌金盏负春时。红艳不能旬日看。宜算。须知开谢只相随。

蝶去蝶来犹解恋。难见。回头还是度年期。莫候饮阑花已尽。方信。无人堪与补残枝。

望江南·江南柳

〔宋代〕 欧阳修

江南柳,叶小未成阴。人为丝轻那忍折,莺嫌枝嫩不胜吟。留著待春深。

十四五,闲抱琵琶寻。阶上簸钱阶下走,恁时相见早留心。何况到如今。(莺嫌 一作:莺怜;留著 一作:留取)

好女儿令

〔宋代〕 欧阳修

眼细眉长。宫样梳妆。靸鞋儿走向花下立著。一身绣出,两同心字,浅浅金黄。
早是肌肤轻渺,抱著了、暖仍香。姿姿媚媚端正好,怎教人别后,从头仔细,断得思量。

句 其三

〔宋代〕 欧阳修

最好花常最后开。

端午帖子词 其六

〔宋代〕 欧阳修

炎晖流烁蕙风薰,草木蕃滋德泽均。畜药蠲痾虽故事,使民无疾乃深仁。

玉楼春

〔宋代〕 欧阳修

南园粉蝶能无数。度翠穿红来复去。倡条冶叶恣留连,飘荡轻于花上絮。

朱阑夜夜风兼露。宿粉栖香无定所。多情翻却似无情,赢得百花无限妒。

渔家傲

〔宋代〕 欧阳修

九日欢游何处好。黄花万蕊雕阑绕。通体清香无俗调。天气好。烟滋露结功多少。

日脚清寒高下照。宝钉密缀圆斜小。落叶西园风袅袅。催秋老。丛边莫厌金尊倒。

鼓笛慢

〔宋代〕 欧阳修

缕金裙窣轻纱,透红莹玉真堪爱。多情更把,眼儿斜盼,眉儿敛黛。舞态歌阑,困偎香脸,酒红微带。便直饶、更有丹青妙手,应难写、天然态。

长恐有时不见,每饶伊、百般娇騃。眼穿肠断,如今千种,思量无奈。花谢春归,梦回云散,欲寻难再。暗消魂,但觉鸳衾凤枕,有余香在。

盐角儿

〔宋代〕 欧阳修

增之太长,减之太短,出群风格。施朱太赤,施粉太白,倾城颜色。

慧多多,娇的的。天付与、教谁怜惜。除非我、偎著抱著,更有何人消得。

大行皇帝灵驾以引挽歌辞 其三

〔宋代〕 欧阳修

千龄应运叶天人,四海方欣政日新。忽见九门陈羽卫,犹疑五载欲时巡。

觚棱月暗翔金凤,辇道霜清卧石麟。白首旧臣瞻画翣,秋风泪洒属车尘。

走笔答原甫提刑学士

〔宋代〕 欧阳修

岁暮山城喜少留,西亭尚欲挽行辀。一樽莫惜临岐别,十载相逢各白头。

送廖八下第归衡山

〔宋代〕 欧阳修

曾作关中客,尝窥百二疆。

自言秦陇水,能断楚人肠。

失意倦京国,羇愁成鬓霜。

何如伴征鴈,日日向衡阳。

送李太傅知冀州

〔宋代〕 欧阳修

吾慕李汉超,为将勇无俦。

养士三千人,人人百貔貅。

关南三十年,天子不北忧。

吾爱李允则,善觇多计筹。

虏动静寝食,皎如在双眸。

出入若变化,谈笑摧敌谋。

恩信浃南北,声名落燕幽。

二公材各异,战守两堪尤。

天下不用兵,尔来三十秋。

今其继者谁,守冀得李侯。

李侯年尚少,文武学彬彪。

河朔一尺雪,北风暖貂裘。

上马擘长弓,白羽飞金鍭。

临行问我言,我◇本儒鲰。

汉超虽已久,故老尚歌讴。

允则事最近,犹能想风流。

将此聊为赠,勉哉行无留。

燕归梁

〔宋代〕 欧阳修

风摆红藤卷绣帘。宝鉴慵拈。日高梳洗几时忺。金盆水、弄纤纤。

髻云谩亸残花淡,各娇媚、瘦岩岩。离情更被宿酲兼。空惹得、病厌厌。

采桑子

〔宋代〕 欧阳修

画楼钟动君休唱,往事无踪。聚散匆匆。今日欢娱几客同。

去年绿鬓今年白,不觉衰容。明月清风。把酒何人忆谢公。

圣无忧

〔宋代〕 欧阳修

珠帘卷,暮云愁。垂杨暗锁青楼。烟雨濛濛如画,轻风吹旋收。

香断锦屏新别,人闲玉簟初秋。多少旧欢新恨,书杳杳、梦悠悠。

初夏西湖

〔宋代〕 欧阳修

积雨新晴涨碧溪,偶寻行处独依依。

绿阴黄鸟春归後,红蘤青苔人迹稀。

萍匝汀洲鱼自跃,日长栏槛燕交飞。

林僧不用相迎送,吾欲台头坐钓矶。

苏才翁挽诗二首

〔宋代〕 欧阳修

握手接欢言,相知二十年。

文章家世事,名誉弟名贤。

可惜英魂掩,惟余醉墨传。

秋风衰柳岸,抚柩送归船。

首页  13 14 15 16  尾页